《明报月刊》在《人间词话》精才绝艳的开篇后,引起不小的轰动,许多学人闻风响应,以为幸事。
大家摩拳擦掌,铺纸挥毫,准备与同行们切磋一番。
与此同时,张斯工作也正式开始,彻底为月刊立稳脚步。
一部著作,悄然登载。
最先是引论,文字简短,语义明晰,并不十分费解,却掀起不小的风潮。
专家与学生,诵之再三,击节赞赏。
“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:
一、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,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,对其本国已往历史,应该略有所知。
(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,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。
)
二、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,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。
(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,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。
)
三、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,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,(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,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。
)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,(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。
)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,一切诿卸于古人。
(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。
)
四、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,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。
(否则其所改进,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,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。
换言之,此种改进,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,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,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。
)”
前世曾流传过一句话,许多读者知晓:有井水处有金庸,有村镇处有高阳。
这两人能否并列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此处不作分析。
高阳是台湾一位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,存有几千万的文字,在华人界名声极大。
单看他与金庸并提,便知小说的流传广度,确实有过人处。
高阳先生被问及何以写历史小说时,曾言是要“唤起民众对历史的温情”
,这样“民族才有办法”
,可以一直走下去。
“温情”
的说法,大概就源于上面引论。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原作者当年明月,提及自己的“史学偶像”
,作过比较,说自己“差距很大,他是着重于历史本质的东西,虽然我的书里也有这样的内容,但跟他还是相差很远……我希望我的书能流传很久,但是我认为可能性不大。
我的书卖得很好,但是我一直认为钱穆的书虽然可能一年卖不到一百本,但是一百年以后,他的书还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,还是会被翻出来重新出版。”
引论的作者,正是史学大家钱穆!
而这部著作,则是那部大名鼎鼎的《史学大纲》。
甫一出现,果然震惊天下,学界哗然。
激动之余,也引起了绝大议论,众说纷纭,一时之间,难辨清是什么声音。
而那对历史“温情与敬意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绝世狂神 宝可梦大师系统 地窟生存游戏 史上最牛电脑 大莽仙 异界教官 我是赵一脚 沧凰之翼 穿越万界之神级熊孩子系统 咱们结婚吧之为你而来 欧总和娇娇,每天在线直播撒糖 武界之光 孤城异世录 道元归一 天道神医 超级手机系统 绝世天命大反派 废柴逆袭:替身四小姐 超级熊孩子系统 文娱神话